阅读历史 |

二 ...... (第2/3页)

加入书签

来过,也是小心翼翼的:“姑爷,出了意外,没了。”

五岁上绣楼,十年耗光阴。订婚的次日,未婚夫婿暴卒。

所有人都支支吾吾。

爹娘骂着:“年轻,轻浮啊!”

丫鬟说:“姑爷他......喝醉了......”

婆子私下说:“在男人常去的地方。”

族妇说:“死在肚皮上咧!”

这一次,李小姐终于破天荒地笑了,为这不光彩的死。

旋即,她又哭了。

第二天,李夫人悲戚地亲自为她送来麻衣、素服,让她为夫守孝。

李家是诗书礼教之族,最要脸面。从无二嫁之女。

李小姐成了望门寡。

很快,她病了,半个月不到就病势恶化得很重,却不许人关窗,更不许人赶走窗外飞檐上停着的雀鸟。

一定要叫曾经服侍过她的小丫头过来:“人死了,真的会变成鸟吗?”

服侍她的,乡下来的小丫头,五岁也跟着她住进了绣楼。因为与她说乡野传说,被看守院子的族中寡妇发现,给赶了出去。

没想到十年前,偶尔与年幼小姐说起过一次乡里的传说,小姐竟一直还记得。

这么久远了,小丫头也不敢肯定:“大约是的。”

李小姐的脸色苍白得厉害,透着隐隐的青黑,双眼却亮晶晶的。她靠在床头,说:“那,到我死前,都不许关窗。”

因她病得太重,李家商量了半日,还是延医。

大夫是外男,李家不许进院子,更不让上绣楼,“悬丝诊脉”,竟然从楼上拉了根线下去,由丫鬟口述病症,既无望闻,又无问切,胡乱开了些吃不死人的药。

倒来了些医婆,看了一看,又说什么“心病引身病”的话,让李员外夫妇大不快:“不许再请。三姑六婆,尽是脏污。别沾了小姐的干净身子,坏了小姐的名节。”

遂至病势沉重,药石难医。

李小姐吃什么,吐什么,大半时间都在昏沉。她知道,自己终于快死了。

生命的最后,短暂的一生,几乎从来不笑的她,凡有清醒的日子,反而是整天整天地有微笑,快活得惊人,常招那出身乡野的丫头来作伴,听说些“魂灵儿轻,能穿墙,能飞天”的村俗昏话。

念她病重,李夫人也由着她去。

连赵家老爷都听说了她的病,登门拜访,擦着眼角说:“李兄,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那一日的黄昏,李小姐呕了大口的血,面如金纸,忽然有力气抬起手,指着窗边,用极微弱的声音说:“猫......赶走......不要伤了......雀......”

丫鬟本守在床边,顺着她的手指看去,骇然地看到,果有一只皮毛虬结的黑猫坐在窗上。便立刻去赶。黑猫立刻蹿走了。

一回头,看到李小姐双手垂落,一动不动,脸上似有隐约的笑意。

一探她的鼻息,丫头吓得两股战战,立刻奔下楼去,直叫:“夫人,小姐、小姐好像没气了!”

李员外夫妇正在外间院子的堂上,陪坐赵家夫妇。

一听此言,赵家二人面露喜色。

李夫人则擦了擦眼角的泪,忙吩咐:“快把小姐扶起来梳妆,亲家在堂下等着了。”

丫鬟愣住:“梳妆?可是,小姐,小姐已经......”

她这才看到,大堂里竟然停了两座棺材,挂着白与红交缠的帘幔,布置香案,香案上摆着瓜果点心,两侧设红烛与香烛,挂白灯笼,上有大大的囍字,似灵堂又像喜堂。

其中一座棺材是空的,盖板开着。

李夫人见这乡下丫头笨呆呆的,也不理会,只叫身后:“快,上楼去为小姐换衣梳妆,扶将下来。”

她身后一列十几仆妇,个个手里捧着托盘,上有嫁衣、头饰、盖头、红绸,一应俱全,闻言便入院上楼。

丫鬟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跟了上去,却被拦了下来。

过了一两个时辰,竟见她们将小姐两边驾着,硬是“扶”了下来。发髻已盘,珠翠满头,一身惨绿嫁衣,脸上扑了苍白的粉,涂了赤红的胭脂,唇也滴血一般,竟果然是新娘装扮。

只是,李小姐垂着头,一动也不动。

死者当然不会动。

赵家夫妇打量李小姐相貌,愈加满意。

刚刚没气的,新鲜。爱颜色的儿子应不会嫌弃。

新娘打扮的李小姐被放进了那座空着的棺材,新郎新娘手持的红绸,就挂在两座棺材之间。

二人早就做好的牌位,也缠着相连的红线,各自放进了棺材,意味着即使死去,灵魂也羁绊一起,不得脱飞。

赵老爷拭泪,对李员外说:“我本知道这是野俗,汝家诗书之族,这是不应之请。但,请仁兄怜我一片爱儿之心。我儿年轻夭亡,死时不瞑目。怎忍见他泉下孤独,因此,至今停灵,只待觅着一个合适的去陪他。令爱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