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戚继光的一生 (第1/3页)

加入书签

朱祁钰当即就同意坚守BJ,并让于谦负责北京城防应对瓦剌来犯。此时北京城里人心惶惶,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居民百姓,都想起了三百年前的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中原沦陷。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于谦真的能力挽狂澜,救国救民吗?当时明朝有两大最棘手的问题。第一是皇帝还在瓦剌手中,第二就是朝廷无兵可用。

明军中最精锐的力量是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是朱元璋和朱棣留下的最重要的军事遗产,在土木堡之变中三大营全军覆没,北京城内仅剩老幼病残,而瓦剌却拿朱祁镇当人质,让他撬开沿途城关的大门。

为了应对瓦剌的入侵,于谦便从各地抽调兵马入京,并在三大营的剩余中挑出可用之兵重组为团营,并且推举朱祁镇之弟朱祁钰登基,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次月,瓦剌大军攻破紫荆关,直扑京师,于谦将城中的22万大军开出城外,关闭城门将令,众将士不得后退,如有后退者,后队斩前队。

也先本以为京北城只剩老弱残兵,轻而易举就可以攻下来,没想到等他到了京北城外时却发现22万大军严阵以待。也先只带了几万人,根本攻不破BJ任何一座城门,连续吃了5天败仗,只好带着朱祁镇灰溜溜地撤回漠BJ北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保住了明朝的国祚,也让广大中原百姓免遭战火。后世将于谦视为可以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一个拯救了南宋,一个拯救了明朝。

重用于谦的朱祁钰也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可还没等朱祁钰高兴多久,朝中就有人建议尽快迎接太上皇回朝,朱祁钰非常不高兴,要是太上皇回来了,自己还能当皇帝吗?

经过于谦劝说,他才不情愿地派人去瓦剌和也先谈判。一年后,也先同意将朱祁镇送回明朝,但是朱祁镇刚进BJ就被朱祁钰关进南宫软禁。朱祁钰对于谦非常信任,将他封为少保,平时有事都会找他商量,对于谦的意见更是全盘接受。

然而只有一件事他不能接受,那就是立太子一事。朱祁钰登基时就答应以后要传给侄子朱见深,但是等到朱祁钰坐稳皇位以后,就迫切地想把太子换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他不顾群臣的反对,强行将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从太子废为王,改立独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没想到朱见济很快就夭折了,而朱祁钰也没有其他儿子。

于谦劝朱祁钰重新立朱见深为皇太子,而朱祁钰却非常固执,把希望寄托于自己还会再生一个儿子,然而他已经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1457年,朱祁钰病重,于谦想说服朱祁钰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曹吉祥、石亨等人却抢先一步得到孙太后的手诏,闯进南宫,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史称夺门之变。石亨早就对于谦心怀怨恨,在朱祁镇复位之后就趁机把于谦抓进监狱,鼓动朱祁镇杀了于谦。

朱祁镇还有些犹豫,觉得于谦是有功之臣,但是徐有贞却说不杀于谦,此举视为无名。几天后于谦被处斩,终年60岁,葬于州杭西湖三台山下。后世将他与南宋的岳飞、南明的张煌言合称为西湖三杰。于谦一生刚正廉洁,家中无余财,仅有朱祁钰当年所赐的蟒袍和宝剑。

——“大名战神杀了于谦,被整整喷了五百多年。”

——“于谦虽有魏征,荀彧之气度,英宗却无唐宗,魏王之度量啊。”

——“于谦一辈子就一句话,爷孙三代当作宝,大明战神一刀秒。”

——“这个月有幸去祭拜了一次于少保。”

【二十三年未尝败绩,一口气看懂戚继光的一生#明朝历史#戚继光】

他用3000义务兵打造出了16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荡倭寇驱除外敌,二十三年未尝败绩。他是抗倭抗蒙的常胜将军,却被帝国弃之如敝屣。

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器,使明军水陆装备领先世界,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发明鸳鸯阵,让倭寇与蒙古兵闻风丧胆,却被皇帝视为张党余孽翻在地。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口气看懂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一生。

东山蓬莱古称登州,与州泉、扬州、明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也是一处重要的海防军事基地。城中设有总督备倭都司,戚继光就出生在这里。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十分喜欢读书,通晓古今史籍。17岁这一年,戚继光世袭了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任职两年后,戚继光进京参加了武举考试。当时山东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倭寇的意思原指本日人的侵袭,许多倭寇是在本日国内战败的落魄武士,据山为贼,出海为寇。由于倭寇主要以劫掠为主,再加上洋流、季风等原因,所以倭寇流窜的地方主要是江浙、建福沿海一带。

后来本日群雄割据,爆发内战,每个诸侯国都需要用钱,就派军队来到明朝沿海抢钱。因为军队人数有限,他们又雇佣了许多浪人充当炮灰,于是就形成了海盗、武士和浪人组成的武装侵略集团,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倭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