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51 章 第一战斗小组真正的任务 (第2/2页)

加入书签

会给你答案。”

我拆开档案袋,上面清晰的写着九个大字‘罗布泊事件调查报告’

“1956年,国家决定组织一个委员会,到新疆进行科考活动,解决国家资源不足的问题,得知此消息后,生物学家彭加木给负责此事的钱老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答应派自己到边疆考察。鉴於他的经验和多次请求,最终钱老还是同意了。”

“1964年,彭加木率队对罗布泊进行探寻,从而推测出罗布泊地区有很大可能存在钾盐矿和重水,这些都是我国急需的资源。这一猜测很快受到了高层的重视,彭加木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在新疆的副院长,同时也是考察队的大队长。”

“在接下来的十五年内,彭加木多次深入罗布泊进行考察工作,当时的设备并不先进,所以期间遭遇过多次的危险,但是都被彭加木以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化险为夷,也正是他的无私奉献,为国家找到了大量的稀有资源。”

“1980年6月5日,考察队在彭加木的带领下纵贯穿越罗布泊,完成任务,到达终点。纵贯罗布泊的任务,最终还是被中国科研人员率先完成,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长达十几天的研究,让彭加木有些意犹未尽,他总觉得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他们在米兰休息后,彭加木为了多做一些工作,给下次考察制造一些有利的条件,他提出东进的提议。具体行程是这样的:沿着古丝绸的南线,来一次横贯,回到基站后,结束这次考察。他这一决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原本顺着公路就能安全返回,为何要大费周章跑到东岸?”

“但是可疑的是,一向稳定谦逊的彭加木却一反常态,面对大家的反对,彭加木坚持他的意见,作为组长,彭加木执意如此,考察队员也无可奈何,只能顺着他的路走。”

“按照他们的行程路线,一行人应该在13日下午到达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可由於地形复杂,连续的高温暴晒,汽车水箱无法冷却,不得不边走边停。走了6天,才走了不到60公里,距离目的地还有400多公里行程,此时车上携带的水源和食物再一次消耗殆尽,只够维持两天。在沙漠中穿行,没有水和汽油是万万不能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彭加木他们准备好地图,乘坐车辆到八一泉附近寻找水源,50年代中期,我军曾找到许多泉眼,八一泉便是其中一个。时隔多年,泉眼也不复存在,可彭加木不放弃,驾驶车辆四处寻找。当天下午,他们空手而归。晚上,科研小组聚在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最终决定向当地部队发电报寻找援助。”

“但是诡异的是,彭加木并没有等待着部队的救援,而是一个人在留下了一张自己出去找水的纸条后,就脱离了队伍,随後就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当部队的支援赶到后,整个科研小组只剩下彭加木的助理还活着。”

我继续向下翻看,一直看到彭加木的助理就是如今的刘震云教授时,我整个人都呆愣在了原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