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0 章 (第2/7页)

加入书签

请诸位不必惊慌!”

这样的话魏征和林灵素说不得,但青云道长先前就冒死向赵佶进过“五星连珠,明主降世"的预言,如今又果然有贤主取而代之,在百官心中,他简直称得上一位真正的"通天道长”。

如今有他站出来澄清事实,众人心中的疑惑立刻就烟消云散了,而且他们再仔细想一想:若新君不是真武大帝转世而来,大宋怎么可能打得败草原联军?怪不得,今日只有天地敢接受新君的祭拜!一旁记录登基大事件的几名史官,急忙谨慎地把先前写下的“盖新君起兵夺位,大宋先君弗受之祭拜”,改成了“盖新君自带神威,大宋先君弗敢受之祭拜今日这番插曲,反为李世民多添了几声威严尊贵的色彩,也为日后群臣劝谏他“无须以尊位屈身拜宗庙"埋下了伏笔。总之,登基祭拜仪式在百官愈发高涨的热情中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着,大家也心照不宣地略过了祭拜赵氏先君的环节。在盛大的祭祀太庙仪式后,李世民一路含笑接纳着汴京万民排山倒海的恭贺,接着返回皇宫降舆升座,英姿威仪的大宋新帝端坐于正殿之中,在庄重恢弘的礼乐声中,接受了朝中各级官员行的三叩九拜之礼。待他接过礼部尚书恭敬捧来的玉玺后,禁军立刻在午门鸣钟鼓、宣诏书,以昭告天下臣民一一

今日,大宋新君正式登基为万民之主了!

按历代传统,新君登基后,本该在次年的正月再改元,以示敬重先帝之意。但昏德公赵佶顶着个“叛国"的名头,又被逐出了玉牒宗庙,哪还配新君去敬重他?于是群臣纷纷上书劝谏官家早些改元。李世民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当场就宣布:即日起改元贞观,今年为大宋贞观元年。

这一日除了改元,大宋官员和百姓还要接受另一个改变:从此,大宋皇帝不再以“官家"为尊号,万民可以用“圣上"或"陛下"来称呼皇帝。

官家亲切,而陛下威严,李世民自忖,他是做不到像大宋官家那般“平易近人,对蛮夷称弟称臣"的。

恰恰相反,他要当一个让蛮夷俯首称臣的中原天子!而另一边的辽、金、西夏三国,一开始听闻大宋猝然发生内乱时是大喜过望的,辽王甚至还盘算着:不如趁机再带二十万人,去辽宋边境找回先前丢失的颜面…

可当宋国更详细的消息传来后,三国君王的精气神一下就萎了:怪不得谁这么大胆,原来是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的赵时明!与此同时,草原君主们也一下就慌起来了一一宋国新换的这个皇帝,显然是个刚毅坚韧的主战派,而且以对方一上战场就成狂魔的水平,以后就别提什么维持辽宋协议、年年纳贡称弟的好事了,恐怕,他们以后还得求对方别往草原打.…

这样想着,三国君主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备上了一车车丰厚的礼物,又派出使臣前往汴京庆贺大宋新君登基,不管了,先表态最要紧!连向来最狂妄的辽王,都心有余悸地一遍遍提醒他派出的使臣,“今时已不同往日,这趟给朕拿出孝顺你们亲爹的态度,必须对大宋新君恭恭敬敬的!此番送礼若不能讨得宋君欢心,朕定会斩了你们的九族!”他再怎么昏聩也知道,如今大宋换了个喜欢用拳头讲硬道理的皇帝,吃了两趟大亏的辽国,必须得夹起尾巴做人了。当往日趾高气昂的草原使臣们,第一回战战兢兢地以"下国小臣"的姿态来到汴京皇宫送礼时,李世民倒没为难他们,在爽快命人收下礼物后,他还安排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进殿饮酒共庆。

总算舒了一口气的使臣们,进殿甫一看见那位神采英毅的大宋新君,不由纷纷双腿一软,差点就忍不住跪下来大呼天可汗了…他们悄悄擦了一把冷汗,又一脸疑惑面面相觑:怎会如此怪异?这大宋的新皇帝再怎么厉害,他也不可能是大唐那位威加海震服四海的天可汗呐!使臣们自我安慰着:淡定,要淡定,不能被对方的气势吓到了…然而下一刻,他们还没来得及胡思乱想更多,李世民就已经举杯朗笑着看向殿中群臣,声音朗朗道,

“待朕来日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还想带我大宋的将士去北边的草原和南边的大理转转,听闻列国君主皆十分能歌善舞,不知众卿可想欣赏否?”李靖尉迟恭等贞观武将闻言,立刻露出了无比兴奋的神色,他们憋了这么几年,终于可以扬鞭策马翱翔在战场上了!其他文武大臣们听了这话,不由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他们这些大宋的臣子,真的能生出如此妄想来吗?

天爷啊,他们年轻的皇帝陛下甫一登基,就生出了唐太宗那般恢弘博远的雄心壮志,真是后生可畏也!

但宋卿臣宗泽等人对李世民这话坚信不疑,在他们的率先带领下,一时所有大臣都跪下来振奋高呼,

“多谢陛下成全,臣等愿能一饱眼福!”

而听了李世民这话,全身差点抖成筛子的草原使臣,则战战兢兢望向了大殿上龙章凤姿的大宋新君一一

这样的话是如此熟悉,虽然他们并未亲身经历过那个四海以中原为尊的时代,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又想跪下大呼天可汗了?不,草原雄鹰之国绝不会再次被灭,他们的君王,也绝不会沦为当众跳舞的卑贱俘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