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香饼 (第3/4页)

加入书签

话不好明着跟令柔说,因此只能用别的借口掩盖。

道理是这样没错,不过令柔还是摇头。

“李娘娘,我不想学琴,我没有学琴的天份,就算教我的是名师,我也学不出名堂。”

李寻真还是不死心,她先是觑了赵祯一眼,赵祯带着面具,看不出表情,但她见他目光平和,没有因为被令柔拂了面子而生气,悄悄松了一口气。

旋即苦口婆心对令柔劝道:“你这孩子真是的,这种怡情养性的东西做什么要跟念书一样,非得学出个名堂?你学它,就当陶冶情操,没必要非要同考科举一样争个上下高低。别的不说,你以后嫁人,给自己的夫君弹,小夫妻只图个情趣,只要弹得不难听,都是一件美事。好孩子,不要钻牛角尖,听李娘娘的话,就跟着这位大人学琴,学好了,李娘娘同样有赏。”然而令柔还是摇头,她看向李寻真,小表情十分认真,微抬下巴一字字说道:“我不要学。我要么不学,要么就一旦得学出名堂来!我才不要做平庸的人,做平庸的事。如果知道自己没有天份还硬要去学,那无异于浪费生命。我的生命是很宝贵的,才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事呢。”

其实弹琴这种东西很要求童子功,差不多刚刚能走路就要开始试着接触。

张尧封还在世的时候,痴迷于古琴,一次来了兴致,便抓着五岁的令柔要教她。

时人常谓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来赞颂其文化修养与才情。

“琴"排在首位,可见其地位。

想到女儿长大后不仅亭亭玉立,还能弹一手好琴。张尧封觉得,这实在不失为一桩美事。

然而令张尧封大失所望的是,平时看起来灵巧聪慧的女儿,纵然生得十指纤长,却没有半点弹琴的天份。令柔对父亲在世时的记忆并不多,但这件事却深深刻在了令柔的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

她清楚的记得,一向疼爱自己的父亲在确定自己没有弹琴的天份后,脸上毫不掩饰的失望与惋惜。

从那以后,令柔就对古琴有了莫名的反感,倒并不对琴声反感。

毕竟曹氏经常弹琴给她听,美妙的琴声也代表着一段段被母亲疼爱的回忆。

而是对自己学琴反感。

她其实听出李寻真言语里的迫切,但她不想勉强自己,所以斩钉截铁的拒绝。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相处,李寻真其实也隐约看出令柔这孩子是个极好强的性格。

从她一丝不苟完成她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就能看出端倪。但她的确是在刚刚才看出她性格中竟有强烈的偏执色彩。其实想想也的确是那么回事。

令柔往往对自己较真,对自己学习的东西较真,可较真与偏执怎么不说一线之隔的孪生兄弟呢?

李寻真心知话说到这个份上,不可能再勉强令柔,不由得暗暗惋惜一一

为自己疼爱的孩子失去一个弥足珍贵的机遇而惋惜。赵祯倒没有李寻真想得多,只是看方才母妃着急要那个孩子答应的样子,确实能看出她对那孩子是真心疼爱和重视的。所谓爱屋及乌,赵祯因李寻真的缘故,也不禁对令柔生出些偏爱与耐心。

他走近令柔,在她面前蹲下,视线与她平齐。“小姑娘,这世上并非所有事物都要争个胜败得失。”“我常听顺容娘娘说,你尤其偏爱庄子学问,临摹了他不少经典文章。但你可知,老庄思想的核心,正是'逍遥齐物、道法自然?″

“人生没有必要每件事都计较盈亏,那样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和乐趣。”

“有时,妥协与接受,也许会让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令柔直勾勾盯着藏在面具后的一双眼睛,语气非常漫不经心。

“你也说了是道法自然,既是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应内心,做真正的自己。”

“我喜爱老庄越说不假,也的确认同他们的思想观点,并且践行了这种主张。”

“就像我不想学琴,就斩钉截铁地拒绝,从来不勉强自己,这怎么不算顺应内心,顺其自然呢?”赵祯难得愣了一下。

他讲的自然是没错,可这个小姑娘说的同样有理!老庄不就是提倡顺势而为么?

她也的确遵从了本心,没因满足她人的期望而勉强自己。若说原先赵祯只是迫于母亲的面子决定收她为徒,那么现在,他已经对这个小姑娘另眼相待。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超脱的思想……

只可惜是女子,若为男子,没有世俗礼教的束缚,说不定会成为一代名士。

赵祯心中既为她高兴又替她惋惜,心绪百转千回,但最终只化为一句话:“你小小年纪有此见识,属实不易,联朕……我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保持下去。你既不愿认我为师,也无妨,但只要你在这皇宫一日,我都会照拂你一二。”令柔挑了挑眉,你一个乐师,能照拂我什么?令柔在心中悄悄腹诽,但面上还是颇有礼数,对赵祯客客气气道了谢。李寻真见他二人相处融治,心中也颇觉欣慰。如今刘氏已经是强弩之末,日后就是她儿子赵祯的天下。身为一国之君,富有四海,会有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