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6章 (第1/2页)

加入书签

院门大开,原是徐家兄嫂二人带着聘礼登了门。

陶阿奶将姊妹二人也叫了出来认人,王媒婆帮着互相引荐,又叫着后头抬礼箱的伙计进到院子里来。

陶老爹喜气盈盈地将伙计引到堂屋,四人抬着两口扎着红绸的木箱子,后面还跟着一个,手上提着两条鱼,两刀猪肉,和一根肥滋滋的大羊腿。

王媒婆唱着礼单将箱子一一打开,这才知里面装着三匹细布和两匹棉布,另一口箱子里装的是一包十两银子的钱袋、一支银簪子和一副银耳环,旁边还摞着六盒糕饼、两包红枣、两包花生并两坛烧酒。

陶阿奶本就生着一对眯缝眼,此刻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心说徐家这手笔在山塘村,不,在卢山镇,也算得上体面。

屋子里本就局促,此时摆了这些东西又站着这许多人,一时也坐不开,索性又将长凳摆到了院子里来。

把送聘礼的伙计打发走了,众人进进出出的好一通忙活,才安坐了下来。

这边陶老爹、陶阿奶、陶枝、陶桃依次而坐,对面坐着一对年轻端庄的夫妻和一个戴花的媒婆。

陶枝此时才有工夫细看,那徐家大嫂一张鹅蛋脸,笑脸盈盈的,十分和气。徐家大哥也生得模样端正,高高瘦瘦的,一幅书生模样。

徐家大哥略一拱手道:“陶伯父,小侄在村子里只住了五年,一昧的教书习字,竟不知村中结亲是什么章程。此事便交给了拙荆来办,若有什么不妥帖的地方,您只管提。”

陶老爹听不得读书人文绉绉的调式,摆了摆手客套道,“没有,没有,都挺好。”

徐家大嫂看了陶枝一眼,笑着说:“陶家妹子生得好相貌,清秀又标致,我一瞧啊就喜欢,与我那小叔子登对极了。”

陶枝见她当着众人夸自己,面上露出一丝腼腆。

王媒婆也赶着话头说:“可不是嘛!真真是天作之合!金玉良缘!”众人笑罢,她又开口道:“乡下人也不讲那些虚礼,趁今日双方都在,便把婚期定了吧?”

陶老爹问:“可找人算过日子了?”

徐家大哥展开一张红纸,摊在膝上,“已着人算过了,从今日始,婚姻嫁娶诸事皆宜又不冲他们二人属相的便只有,五月十七,六月二十,八月初四。”

陶老爹想了想,“八月初四念着意头不好,五月十七你们家怕是都来不及操办吧?那就只有六月二十了。”

“来得及的!我们徐家在村里也没个亲戚,婚宴上也就是摆两桌请左邻右舍吃个酒,做个见证。只是怕您舍不得这么好的女儿……”徐家大嫂又笑着要打自己的嘴,“瞧我,见着妹子这么标致,只想快快的娶到咱家来,倒是唐突了,伯父老婶别介意。”

陶阿奶清了清喉咙,“要我看呐,也是觉得六月二十好。”

她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多少知道纳征请期都是有定数的,越是富贵的人家这三书六礼预备的时间越长,女方总要些时间给出嫁的女儿准备嫁妆,还要绣盖头绣婚服。

他们家自是比不了那些高门大户,也置办不了几样嫁妆。但也总要装装样子,不好叫村里人骂他们刻薄,传出些难听的。

陶阿奶既是发了话,徐家兄嫂对视了一眼,也点了头,“那便定在六月二十吧。”

婚期定好了,徐家兄嫂站起来便要告辞,按礼陶家是要准备一顿宴席再回些礼的。

陶老爹说:“你们夫妻俩别急着走,好歹在家吃顿饭再走?”

“不了,小侄回去还要与那些孩子们讲学呢,舍弟结亲的时候再请伯父好好喝一杯。”徐家大哥说完又作了个揖。

王媒婆虽也眼馋那大鱼大肉,但主人家发了话,她也没了理由赖下不走,心想今日走的这趟可是太亏了。

她见陶老爹与徐家大哥讲着话一时绊住了脚,就三两步走过来和陶阿奶说:“徐家人既是要走,您快些将回礼取了出来,若是没有预备,就在聘礼里拣两样。”

陶老奶听她所说,神色一变,进了自家门的哪还能要回去?

王媒婆一看这老太太的脸色,心下就知道了,拉着她的手臂劝道:“哎哟,老太太,纳征下聘预备些回礼是再正常不过的。左右您家里不必备席面,省了这老些好酒好菜,从他们的聘礼里拣两盒不值钱的糕饼,再拿一匹细布充作场面,大家面子上也都好看不是?我瞧着您家里虽贫寒,也是个通情达理的。”

陶枝在一旁听得脸红,这王媒婆就差指着鼻子骂他们家抠门了。

陶阿奶冷哼一声,“大丫,你去取了来给她。我几时说不给回礼了?你这婆子说话拐弯抹角的不中听,这是替咱们亲家来鸣不平了?”

“婆子哪敢呢,您才是徐家正经的亲家,回什么礼自是您自个儿拿主意。也是今日这么好的日子,婆子一高兴便没了分寸,为的也是咱们把礼数做周全,婚事呀自然也顺顺当当的,老太太千万别见怪。”

王媒婆笑得脸僵,心里头却骂着这老虔婆,自个儿抠门,别人还说不得。

待陶枝取了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