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山林田地(一) (第6/11页)
自己也很喜欢回忆过去了。
她无意识地将手中的沙田柚往上抛起,然后接到了手里。
“那个时候,这些土和田可不会像现在这样是荒着的,玉米和红薯可以同时种一块地里,收割了之后,要种土豆、种小麦、种油菜。”
“我们林省的气候吧,大豆、花生、向日葵、高粱、豌豆、葡萄、白菜、黄瓜……感觉什么都能种,西瓜草莓也可以种,苹果也可以种!”
姜海蓝做回忆状,“那个时候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呼吁‘退耕还林’。我都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
“刚开始我爸妈把田和地给别人种,人家一年要给一些粮食的,后来就是免费给人种了,因为没什么人种地了嘛。”
她眼里漾出笑意,“以前我们还去山林里放牛,摘野樱桃、摘毛栗、摘八月瓜、摘野莓、摘茶片,山林里被寨子上的人走出了一条路。”
“但是去年,我想去以前摘野莓、摘茶片的地方,摘野莓和茶片吃,可是我过不去了。”姜海蓝耸了耸肩,“山林里杂草和藤蔓长了出来,原来的山路已经走不通了。我走到半路过不去只好回来了。”
真不知道去山上捡蘑菇的叔伯婶娘们是怎么上去的,带刀随时砍吗?
——
各大平行时空的人们:“……”
他们自然是不能理解姜海蓝那点伤春悲秋的心情。
首先,田和土怎么能没有人种呢?
其次,免费种都找不到人种,以至于后来荒废了,你XX是在逗我?
也幸好大家都知道姜海蓝是生活在未来的人,她并不知道在对着他们这些人讲话,否则真要以为她是在特意炫耀了。
虽然理解不了,但……
各个朝代的农官都在奋笔疾书,记录姜海蓝所说的那些。
“土豆竟然是切成块种的……”西汉的氾胜之回忆着天幕上出现过的土豆的样子,喃喃自语,“土豆是会发芽的吗?所以将带芽的地方切下来,种在地里,它会发芽长出能结果的枝干?”
没有见过土豆藤的他完全理解错了。
不过也不要紧,反正西汉没有土豆。
假使将来有一天,华夏人民能够到达新大陆,看到土豆,他们自然会被当地人教导该怎么种植。
北魏。
贾思勰同样执笔记录着一些当前还用不上,但也许后世子孙用得上的知识。
“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方法,听起来都是需要
等它们发芽,然后重新移植到一块地里?这,岂不是像插秧一样?”
贾思勰顿住笔,思考着。
水稻也是需要育种的。
秧苗长到三到五寸后,要从育苗的田里移植到稻田里。
插秧时要注意留出空间,不能插得太密集。
莫非种红薯、玉米和插秧一样?
不过姜海蓝说,红薯和玉米可以同时种在一块地里……他皱眉凝思,红薯藤,红薯长不高,藤蔓长……那么玉米,玉米自然是……
贾思勰拿毛笔的手下意识地在自己齐眉处比了比,玉米长得高?
……牛皮菜是什么?菜的一种?
但是姜海蓝说摘去喂猪?
元代。
王祯惊讶地望向姜海蓝,林省的气候竟然是这样的吗?
他顺手将姜海蓝说过的作物和水果都写在了纸上,包括他从未听过的,但姜海蓝这么说,那些作物和水果的种植是有南北差异?
可是林省的土地和气候不挑?
他琢磨着要不抽时间去一趟林省,找当地的农人讨教讨教,这也有利于他写《王祯农书》。
友人问他,“草莓这种水果,我们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你也打算写到你的书里吗?”
王祯笑道,“留给后人吧,现在没有,总不会往后数百年,一直都没有。”
但我如今留下记录,也许可以让我们的后人,少走一点弯路。
那么只有一点呢。
那也是我王祯今日之功。
明代。
徐光启眉目温和地听着姜海蓝絮絮叨叨因为种地的人少了,山林里杂草、藤蔓疯长,堵住了曾经穿过山林的山路。
他微微一笑,轻声念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
这个道理,千百年前孟子就已经说过了。
这千百年,历朝历代的人们,难道就没有人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
只是,做不到而已。
但偏偏……徐光启望着天幕,目光深邃,偏偏天幕之上那个世界,让他看到了。
那么,你能不能让我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还行吧,有点酸,但是也是甜的。
她在一棵橘子树上摘了两斤多橘子,从树上跳了下去——再多的就摘不到了,手臂不够长,枝干不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