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七号地铁17 (第24/34页)

加入书签

污染的人,包括这种人的尸体当成动物和动物尸体。

那一站的特殊规则要求乘客不要和动物在同一个车厢内,却并没有和鬼婴那一站的特殊条款一样规定时间。

显然,鬼婴只需要一分钟的相处时间,就可以对乘客造成严重的精神影响,而之所以市公安局站不需要规定时间,是因为地铁对他们的认知污染早就开始了,到这里只是会更容易被加深污染。

和认知中的“动物”呆的时间越久,越能认识到自己与正常乘客之间的区别,并且陷入恐惧和自我怀疑的情绪当中,不同的人,还会引发不同的其他负面情绪。

比如愤怒,生气,嫉妒,猜忌,攻击等等。

因为正常乘客是看不到动物的,越是意识到这一点,越会恐惧和疯狂。

“孟音”听到这里,明白苏摇铃是真的在这几个危机四伏的站台里,用极短的时间就摸清了七号地铁的大部分规则,而不是在迷惑它。

怪不得苏摇铃对它的投诚不屑一顾。

反正这部分规则苏摇铃都看出来了,它再隐藏也没有必要,还不如主动说出来博取一点好感,于是它接着苏摇铃的话往下说。

“你猜的没错,而认知污染的最终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在他们的认知中——人不是人,而是食物。”“孟音”说,“现在你的两个朋友,张鹏飞和车厢里的这个,就已经到了这个阶段。”

乘车规则强调,地铁上不允许携带食物和进食,如果看到了食物,是污染加重的体现。

它顿了顿,似乎有些疑惑:“只是我不明白,你既然知道认知污染和他们的状况,为什么还不肯杀掉他们,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我已经和你解释过一次了。”

苏摇铃并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和“孟音”继续辩论。

刚才她问了张鹏飞,什么是食物,就是想要知道在他的现在不正常的,扭曲的认知当中,食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张鹏飞说的内容没什么问题,乍一听也发现不了他的认知有问题,而且一些地方和正常认知是一样的,就是食物是用来填饱肚子,缓解饥饿的东西。

但苏摇铃绝不会认为,他的认知没问题。

对于张鹏飞而言,江陵不见了,取而代之出现在车厢里的“食物”,就说明他已经发生了更为严重的认知扭曲。

倒不是他把人当做食物是认知扭曲,而是他已经认不出江陵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饥荒年代也发生过食人的情况,只是,对于现在的这些乘客而言,出于想要吃人而把人当做食物,和从根本上就认为人是食物,是两种认知。

前者,人是人,也是食物,后者,人不是人,是食物。

第一站发出交流的声音,和乘客搭讪就会被地铁发现并且污染,往后的站台,却和声音以及交流没什么关系,这个时候把有问题的乘客嘴巴缝起来,多少有些马后炮的意思。

但到了这里,苏摇铃也明白乘务员为什么会这么做了。

理由,其实和江陵把张鹏飞打晕是一个道理,看似是伤害,实则是保护。

当然,保护的不仅是已经被污染的乘客,还有未被污染的乘客。

乘务员把他们的嘴巴缝起来,是阻止他们“吃人”,阻止他们把人当做食物,进一步加深被污染的程度。

苏摇铃没看到市公安局那站,乘务员差点把刘小沙手脚剪断的画面,那才是它为什么要拿一把如此锋利的大剪刀在手里的原因——

处理第一个污染阶段的乘客,只是缝住嘴巴。

处理第二个污染阶段的乘客,就必须是让他们失去行动和攻击能力。

因为污染越严重的乘客,越危险。

现在看起来乘务员的所作所为似乎效果不是很好,因为路寥寥和瘸子都是随手就扯了棉线,继续为所欲为,并且,反而因为受伤和恐惧而加速了他们被污染的程度。

在被严重污染的乘客眼中,其他无论是否被污染的人,都是他们的“食物”。

是饥饿了,就可以吃的存在。

所以——

【地铁乘客守则第八条,请不要在地铁车内进食,若您发现有人违反此项条款,立刻向乘务员举报。】

这条,早就像乘客揭示了整个污染不断加重后的表现会是如何。

**

像是仓鼠的叫声一般又密又细碎,又像是虫子爬过土壤时而产生的沙沙声,还夹着指甲划过地板的声音,恍惚间,这些所有的声音又在一个统一的鼓点下,汇聚成无数人喃语的声音。

那些人在他的脑子里说,快吃,快点吃,吃了就不饿了,吃掉它,吃掉它。

还有声音说,给我吃的,给我吃的,我也要吃。

刘小沙终于受不了了,他的嘴巴已经咬破出血,但如此轻微的疼痛现在已经无法引起他的注意,饥饿感和那些说话的声音将他彻底逼疯。

他抬脚要扑向车厢里的食物——

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