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两城备战! (第1/2页)

加入书签

按照唐震的想法,圣龙城会派遣空天母舰前往晨星城,将晨星一族的修士运往五号楼城,在接受短期训练和整编后,一同跨越位面通道。</br> 以空天母舰的运载能力,即便是百万修士,也足可以在战场开始前完成运送。</br> 虽然这个过程有些麻烦,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晨星城没有这种大规模投送的能力,身为盟友的圣龙城只能帮忙。</br> 相信有了这段时间的磨合,双方在即将开始的战争中也会更加默契,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亡。</br> 宇衡的想法却不一样,他沉吟片刻后,希望晨星城能单独开辟一条位面通道。</br> 虽然这样做会浪费不少的世界本源,却对晨星城有着很多好处,最起码有着自己的楼城做后盾,修士们的底气会更加充足。</br> 当然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入侵战争中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至于处处受制于圣龙城。</br> 唐震闻言一笑,略一思考后,便答应了宇衡的请求。</br> 既然晨星城不差钱,他又有什么好说的,如此一来反倒省了不少事。</br> 商谈完毕之后,宇衡带着一千名圣龙城派出的军事教官,乘坐小型战舰返回了晨星帝国。</br> 有了底气之后,宇衡反倒对于这场位面战争充满了期待,回到晨星城不到半天,就率先开启了位面通道。</br> 五号楼城不甘人后,接到消息后同样将位面通道开启,短时间内集结的兵力就已经超过百万!</br> 这就是一座真正楼城的底蕴,只要战争的信号出现,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凑齐足够的战力,随时可以投入战争。</br> 相比圣龙城修士的期待和慎重,晨星帝国就显得有些慌乱。</br> 宇衡的征召令在晨星帝国发布之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以为要和圣龙城打仗了。</br> 如今的圣龙城早已名扬天下,强悍的实力震慑四方,晨星帝国居民自然有所耳闻,一想到要与这样强大的对手作战,晨星帝国的修士难免会有些心慌。</br> 不过很快就有消息传来,称晨星帝国已经和圣龙城合作,准备入侵另外一个遥远的世界!</br> 另一个世界,那是什么地方?</br> 大陆上原住民都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座被迷雾之海封闭的大陆上,从来没听过大陆之外的地方。</br> 所以对于官方给出的解释,晨星帝国的修士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随后则是淡淡的惶恐。</br> 没想到他们不但要打仗,还要前往陌生的异世界,天知道自己还有没有重返故园的机会?</br> 只是面对帝国的征召令,没有几个修士会选择逃避,这不仅仅是因为会面临严厉的处罚,还事关家族的荣耀和修士的尊严。</br> 在晨星一族中,信念的价值高于一切!</br> 于是在征召令发布之后,晨星帝国的每一条主干道上,都是身穿铠甲的修士和仆从,朝着晨星城不断前进。</br> 在靠近晨星城后,逐渐汇聚成巨大的人流,将巨藤平原逐渐覆盖。</br> 这是晨星帝国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场面,按照唐震的估算,晨星城最少也要派遣百万修士,或是三倍以上的普通士兵,才能保证在战争开始后避免兵力不足的情况出现。</br> 对于晨星帝国来说,聚集百万修士并不是太大的难题,唯一的弱势是修士的实力差距太大,完全做不到像圣龙城那样都是清一色的高级修士。</br> 这就是普通国家与楼城的最大区别,一个只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另一个却是纯粹的战争机器!</br> 两者的差距摆在那里,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弥补,不过通过合理的搭配和训练,还是能够弥补一些不足。</br> 圣龙城派遣的教官同时上阵,将这些散兵游勇进行整编和调整,使得他们适应即将面临的战争。</br> 听着圣龙城教官讲述的战争场面,亲手操作那些从未接触的武器,晨星修士这才震惊的发现,原来他们的战争方式是如此的落后。</br> 许多修士都在心中暗自庆幸,幸好他们的对手不是圣龙城,否则这会儿他们没准已经变成尸体了!</br> 为了首战获胜,晨星城也是下了血本,一批批库存的武器铠甲全部发放出来,召集的匠师也在日夜赶工,制造出一批批的战争利器。</br> 除此之外,宇衡还从圣龙城采购了大批的武器,用于武装他的修士。</br> 曾经经历过原住民追杀的宇衡明白这些武器的威力,所以在知道圣龙城的武器更胜一筹后,便毫不犹豫的进行了采购。</br> 虽然花费甚巨,宇衡也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这些钱花得物有所值,哪怕在今后的战争中,也绝对可以派上用场。</br> 因为同属盟友的缘故,唐震也开放了销售限制,否则宇衡休想搞到一颗子弹!</br> 接下来的日子里,巨藤平原上到处都是参与训练的晨星修士,枪炮声不绝于耳,而位于晨星城附近的位面传送通道,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扩张!</br> 晨星城全力备战,圣龙城自然更是如此,虽然楼城修士们已经有过多次类似的战争经历,却依旧没有丝毫的马虎大意。</br> 五号楼城的城主泰森对于这场战斗期待已久,除了属于五号楼城的修士外,他还公开招募雇佣兵参战,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