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千一百四十七章 神国的隐患 (第1/2页)

加入书签

风雷城主讲述的历史,与唐震的猜测相差无几。</br> 并非他料事如事,而是在他所了解的各个位面历史中,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br>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br> 能够受到召唤进入神国的信徒,对于土著神灵的信仰不需多说,说是至高无上也差不多。</br> 哪怕是被剥夺记忆,被迫与怪物厮杀,却依旧无怨无悔。</br> 唐震时常可以看到信徒在日常和战斗时,不断吟诵着唯一没有被剥夺的记忆,关于土著神灵的歌颂赞美。</br> 对于这些信徒来说,自己所付出一切,全都是心甘情愿。</br> 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在域外武者和怪物的双重威胁下,信徒们死伤无数,却根本无法得到物资的补给和精神上的慰藉。</br> 当得知被土著神灵抛弃之后,虔诚的信仰成为了笑话,爆发出来的怨念足以摧毁一切。</br> 世上最可怕的事情,或许也就是如此。</br> 大神庙的愚蠢决定,倒是成全了那些域外武者。</br> 原本一番血战没能征服信徒,结果却在战败之后,莫名其妙的获得了这片土地的统治权。</br> 看似神国抛弃了这些信徒,依靠海洋隔绝了一时的隐患,可实际上却埋下了更大的危机。</br> 那些满怀怨恨的信徒,以及同样属于外来者的域外武者,又岂会轻易善罢甘休?</br> 唐震暗暗猜测,或许那些巨城之主,都与当初的域外武者有所关联,甚至就是域外武者和其后辈。</br> 时间或许能磨灭仇恨,随着当初那批信徒离去,后辈未必能够体验那种痛彻心扉的痛苦绝望,但是野心和欲望却绝对不会消减,只会愈演愈烈。</br> 不过在唐震看来,当初的一切都是事出有因,情况或许更加复杂。</br> 神国抛弃那些的原因,或许与土著神灵日渐衰弱有关,迟迟无法醒来的土著神灵,已经无法继续支撑其他大陆的运转。</br> 这种情况下,选择固守土著神灵沉睡的陆地,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就成为最明智的选择。</br> 至于抛弃信徒,大神庙或许根本不会在意,这些信徒本就是利用的工具。</br> 死光了一批,继续召唤就可以,只要有欲望存在,狂信徒就永远都不会缺。</br> 分析一番,唐震已经基本上搞清楚了武者大陆的来历,随后又提出下一个问题。</br> “你们和信徒强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是否有过跨海攻击的打算?</br> 我劝你最好老实回答,如果你试图隐瞒的话,我或许会让你体验一下从未有过的痛苦。”</br> 听到唐震的警告,风雷城主心中暗骂,却不敢表现出来。</br> 同时他心里也暗自猜测,唐震或许是大神庙派出的探子,想要搞清楚武者大陆的具体情况。</br> 果真如此,那就更不能说实话了。</br> 这风雷城主哪里知道,唐震是想要将神国当成楼城修士的实力提升之地,自然要保证神国的安稳,不许意外的变故发生。</br> 就算是十年之后,无法阻止第五战区入侵神国,至少也要保证未来十年内的安稳。</br> 如果这期间武者发动攻击,必然会对神国造成巨大的动荡,威胁性远胜那些没脑子的海怪。</br> 若是武者再和信徒强者相互勾结,里应外合之下,摧毁神国也不是不可能。</br> 或许还会再严重一些,他们与海怪勾结到一起,共同跨过海洋发动攻击。</br> 面对三支强大势力组成的联军,除了一五三防区之外,其他的防区根本无法抵挡。</br> 还有一点可以确定,倘若战争真的发生,敌人根本不可能专挑战力最强的一五三防区下手,而是挑选实力薄弱的防区发动攻击。</br> 神国陆地海岸线绵长,防区数量众多,面对敌人的攻击,根本无法做到全面防御。</br> 唐震越想,越感觉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br> 无论是神国大陆的资源,还是土著神灵本身,都有着极大的诱惑。</br> 为了能够获得更强大的实力,就算是弑神这种事情,也肯定有人会去做。</br> 风雷城主不知道唐震的顾虑,想了想后说道:“我们和信徒强者之间的接触不多,甚至可以算是敌人,有些信徒强者往往不分青红皂白的发动袭击,劫掠城市和村庄。</br> 碰到这样的事情,自然免不了一番激战,双方之间也互有损伤。</br> 不过那是过去,最近这些年来,可以成功跨海的信徒强者越来越少。</br> 就算是偶尔出现,也都是孤身行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成群结队。</br> 对于这些信徒强者,我们基本上不会过多理会,只要对方不惹事的话,我们也绝对不会轻易招惹。”</br> 风雷城主这句话说的半真半假,碰到强悍的信徒强者,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招惹。</br> 至于那些实力较弱的信徒,基本上都是有来无回,一来是利益驱使,二来也是防止过多的信息传回对岸。</br> 既然对信徒大陆有所图谋,自然要多加提防,不然信徒掌握太多的信息。</br> 早在多年之前,武道强者就与海怪达成协议,不会过多阻拦跨海而来的信徒。</br> 可是信徒想要返回神国大陆,就会遭到疯狂攻击,直至将其彻底击杀。</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